文章详情

云南腾冲玉雕大师 腾冲哪里的玉石好

11-23     浏览量:74

寻找云南玉雕大师第一站走进腾冲

李润强作品《江雪》

寻找云南玉雕大师第一站走进腾冲

王福维

2006年腾冲在“中国翡翠第一城”的基础上被定为“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”。珠宝玉石产业从业人员从2005年的100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近3万人。依托腾冲翡翠加工、销售、集散的悠久历史所形成的深厚文化,顺应现代珠宝玉石业的发展趋势,腾冲玉雕大师人才辈出。腾冲的玉雕有什么特色?腾冲有哪些出名的玉雕大师?带着这样的问题,7月2日采访团来到了本次活动的第一站——腾冲。

需要跟玉石沟通和互动

王福维是定居在腾冲的云南玉雕大师,福建人,原本是木雕师,十年前来到腾冲,接触玉石后就开始改行做玉雕。“本来对玉石不了解,来腾冲看过后觉得玉石比木头好,木头想雕什么电锯一锯就可以出来,可玉石不一样,它是千变万化的,得把握好,所以要跟玉石一起互动。”

对待玉石,王福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。他认为,需要跟玉石沟通和互动,首先要熟悉它、看懂它。了解每一块玉石的优缺点,把它好的部分保护并展现出来,体现出它的价值,差的部分要避开和掩盖过去。

只有先读懂它,才能进行创作题材的设想。但读错的情况也是难以避免的,每设计一个题材几乎都是要经过确定、否决、再确定、再否决的过程,经过很多题材的筛选后才能定下最终结果。王福维说:“这个过程长短不好说,最长时会两三年。料子就放那,每天看啊看,都定不下来,一旦灵感出来的时候,就那一秒钟。没有灵感时,选得头都大了也没办法。”

寻找云南玉雕大师第一站走进腾冲

李润强

王福维解释道,即使选出了题材,仍需要度过作品酝酿过程。在脑子里设想玉石里可能存在的变化和雕刻出来的效果。如果酝酿得比较成熟了,突然觉得不合适,也得否决,选取题材又得重头再来。“有时候看到灵感只是一秒钟的时间,对了,就是这个了,然后把草图勾画出来。然后再酝酿,可以了,就这个了。”王福维说。

王福维用“怪装”来形容自己的作品风格,意思就是具有特色和创意。对于徒弟的教育,他认为应该多同其他风格的师傅学习和交流,支持他们多走出去寻找灵感。即将举办的“玉雕大师作品展”活动中,王福维及徒弟林志勇将携作品参展。

多看看别人做的,多和别人交流

李润强则是腾冲本地人,是云南著名玉雕大师杨树明的弟子。他的作品《江雪》在2012年中国玉石雕神工奖评选中荣获“金奖”。现在年仅32岁的他已经有接近100个徒弟。

“我比较喜欢朝人物方向发展,比如罗汉、观音,还有科幻片里的‘异形’、‘阿凡达’,我雕刻的那个‘阿凡达’作品缺点就是颜色不够蓝。”李润强说,从小就看爸妈和外公做玉石雕刻,家里人都做这个手艺,只是那时候工艺没这么复杂、立体。从中专毕业后,李润强和母亲一起经营一家珠宝店铺。20岁时,有一次看到亲戚在做玉雕,立刻被玉雕的美吸引,开始跟随亲戚学习。由于看不懂便中途放弃了,继续经营珠宝店。直到24岁时,性格内向的李润强厌倦了店铺经营,向杨树明拜师学艺。关了店铺学习玉石雕刻得到了父母的支持,在学习5年后开始独立,现在在石来运转玉雕公司工作,同时兼收徒弟。

李润强回忆,跟着杨树明师傅学习雕刻,就像上班一样,早晨四个小时,下午四个小时,刚开始起步就上手做玉,并且每天要画一个小时的美术。杨师傅还会给学生布置作业,“比如给你一块料很小,却要做很多东西在上面,看得眼睛都是花的,当时拿到手里,就觉得,哇,这么小,怎么做啊?只有一个指节这么大,要雕一条龙在上面。师傅的意思是,学习的时候做的东西越小,学成以后做的东西越精。”李润强解释道。

他此次参展作品是《女娲补天》,现在尚未抛光。据李润强介绍,这个作品是中国神话故事的再现,女娲手上托着一个五彩石,主要是镂空雕法。而且这是一个人身蛇尾的女娲,即女娲原形。侧面和背面有云彩、火凤凰和火焰的图案。“这块料的坯外面是黄的,里面的肉是白的,肉质挺不错的,就想做一个美人。外面黄色部分还是比较好的,尤其是头顶这块是最好的,所以就想到了这个题材。”李润强解释道。

李润强两年前就开始参加“玉雕大师作品展”,他认为,该作品展对于自身作品创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,更重要的是可以欣赏别人的作品,起到不错的交流平台作用。他表示:“我比较喜欢神话故事,未来打算继续修炼手艺。多看看别人做的,多和别人交流。”

相关推荐